他,领导组建届中共大连市委
发布时间:2025-01-17

   百年风雨洗礼,党旗更加鲜红。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的日子,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无论是改革开放,还是走进新时代,大连地区都涌现出一批的共产党员,他们是时代的楷模,是民族的英雄。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与中共大连市委党校、中共大连市委党研室、大连市总工会、大连军分区联合推出“建党百年 100张大连面孔”专栏,意在重温历史,面向未来。让这100张家乡人的面孔,成为城市永恒的记忆,成为大连精神的生动内涵。


  韩光,原名孟宪林,1912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调沈阳任共青团满洲省委秘书长,1931年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3年,韩光任中共满洲省委特派员,在东北抗日联军军、第三军做政治工作,代理军政治部主任,协助杨靖宇、赵尚志等同志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同日伪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1935年底,韩光同志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38年回国后在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办事处工作。1940年起任中共中央统战部秘书长、党派科科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出于对大连形势的判断,东北局发出“要抢形势,尽快搭起大连市党政警群领导机构的架子,迅速开展工作”的指示。1945年10月,韩光抵达大连。10月中旬的一天,在当时苏军警备司令部驻地“大和旅馆”(今为大连宾馆),韩光与苏军警备司令高兹洛夫中将进行了面谈。高兹洛夫把韩光引到阳台,指着眼前美丽的广场(现中山广场)说:“国民党市党部早来了,我在那里拨给他们一栋楼,他们已经公开挂出牌子。你们来了,也拨给你们一栋楼,你们也把牌子挂出来。”苏军的用意很明显,认为这样做既有利于我党,表面上又不偏不倚。但韩光觉得此事关系重大,只是回答说:“是否公开挂牌,容研究后相告。”

根据大连当时的形势,经过慎重考虑,韩光决定市委暂不公开,暂时处于暗处,抓住实权,打好基础,更有利于对国民党进行斗争。这一决定随后也得到了东北局的批准。1945年11月,中共大连市委正式成立。其后的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完全未影响我党开展工作,党组织虽不公开,但实际上处于执政状态。随着东北全境解放,1949年4月1日,旅大地区的党组织正式公开与群众见面。

1947年,韩光根据东北局、华东局的决定,利用大连的工业基地,建立军工基地,发展军工生产,支援解放战争。当时大连的一些大型企业都是由苏军看管,韩光多次出面与苏军进行交涉,很快接管了以大连化工厂、大连钢厂为主体的一些企业。于是,一个由我党创建的大型军工联合企业形成了。为了适应当时的政治环境,企业对外称为“建新公司”,到1948年初即制造出后膛钢制炮弹。解放战争期间,这个公司共生产炮弹50余万发,引信80余万枚,无烟火药450吨,还生产了1430门迫击炮及各种军工产品,有力地支援了前线。由于“建新公司”对华东战场的重要贡献,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同志曾亲笔写信给韩光,对旅大地委和工人阶级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同时,韩光非常重视党的工作和教育工作,积极发展党员和培养选拔干部,运用报刊、书籍传播党的声音;贯彻执行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整顿中小学,创办大学、业余学校和职工学校,为大连地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韩光任东北人民政府委员,旅大市市长,中共旅大区委、旅大市委副书记。在旅大工作8年间,他充分发挥了把握复杂形势、驾驭全局、善于管理经济工作的领导和组织才能。

1953年1月至1954年8月,韩光同志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东北行政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1954年7月至1956年5月,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第二书记,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1956年10月,韩光同志调任新成立的国家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58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他担任常务副主任,12月起任党组副书记。

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韩光同志被选为恢复重建的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常委,1982年被选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常委、书记,1985年9月增选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2008年9月27日,韩光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13390026205
jinquanshuj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