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往里走,安顿自己。”——许倬云
一个强大的人,不会轻易被外界的质疑所动摇。
一个人如果一味向外求,只会越求越痛苦,只有向内探索,才能活得通透澄明,回归自己。
看完《曾国藩传》顿悟,真正厉害的人,往往都有这3种特质。
善于识人
曾国藩创办湘军,开创了清朝书生带兵的先例,为什么清朝举国之力供养训练了二百多年的正规军不堪一击,而一介书生曾国藩花一年时间训练出来的湘军就能所向披靡呢?
除了实行厚饷和将必亲选、兵必自募的原则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曾国藩善于识人。
在可以考证的湘军179名将领中,书生出身的有104名。
在传统印象里,上战场打仗,比的是勇气和体力,以经验为宝贵,那曾国藩为什么要用书生领兵呢?
因为曾国藩认为,精神力量大于身体力量,行伍出身有一时之勇,却没有信仰,他认为读书人有信仰,关键时刻能迸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罗泽南家里极贫,三个儿子都在大灾之年饿死,他自己年过三十才考中秀才,以教书为生,如遇灾年,无米为炊。
但他不论多穷多苦,从来不以个人穷达为忧,坚信自己能成大事。
曾国藩创办湘军的时候,他成了曾国藩的嫡系,虽然从来没有摸过兵器,但他带兵打仗,征战四年,二百余战,几无败绩,屡屡以少胜多,堪称湘军中的战神。
曾国藩抛却世俗偏见,提拔罗泽南,把一个书生的价值发挥到大。
罗泽南带兵,勇敢,第二知己知彼,第三有冷静的头脑。别人问他致胜之道,他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曾国藩称他为军事天才,行军有伸有缩,有开有合。
孟子曾说过: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曾国藩一腔识人之心,给对了人,既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又成就了罗泽南的雄心。
人生在世,如果能分清什么是真朋友,什么是假交情,人生之路会顺畅许多。
曾国藩事业的成功,从某个角度来说,是善于用人的结果,他更善于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对人提携,不遗余力。
他提携李鸿章,并把李鸿章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曾国藩去世后,他的家族没有像大多数权倾一时的人物那样没落,而是愈发蒸蒸日上,除了家族人争气之外,也有李鸿章照拂之功。
懂得包容
防人不如和解,争辩不如宽厚。
1864年,曾国藩弟弟曾国荃攻占南京,彻底剿灭天平天国。
但是在南京城破时,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被李秀成等人护送着冲出城,当时曾国荃不知道,只以为天王府火势猛烈,人已经被烧死了。
他向哥哥曾国藩汇报说洪天贵福已经死了,曾国藩相信了弟弟,就向朝廷汇报了这个消息。
结果李秀成在城外被抓,供出来幼天王已逃走,曾国藩知道后,大惊,寄希望于湘军能够在城外迅速抓住幼天王,这样他再向朝廷回旋,不至于有大罪。
到让他没想到的是,有人不经过他直接向皇帝禀告此事。
此人就是左宗棠。
曾国藩被斥责,朝廷大大表扬了左宗棠的公忠之心,两人彻底失和。
失和以后,曾国藩没有再提过左宗棠,也不论他的长短,真正做到了相忘于江湖,左宗棠却是愤愤不平,见人就大骂曾国藩,都要谈他与曾国藩关系的来龙去脉。
后来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受命镇压捻军,后继续西征,曾国藩不仅给他军饷上的支持,还派自己得意的部下刘松山去帮助左宗棠。
郭嵩焘平价曾左二人:左帅以盛气行事而不求其安,以立功名有余,以语圣贤之道,殆未也。
在郭嵩焘看来,曾国藩是圣贤。
人活着,需要有能够容人的度量,容得他人,懂得宽己,真正有大智慧的人,绝不会心胸狭隘,断了自己的路。
曾国藩一生朋友如云,且其所深交,都是相当杰出的人物,他的一生功业,半受朋友之助,他对人宽容,后人曾评价他:不忍欺。
懂得隐忍
曾国藩为母守丧期间,咸丰帝命他创办团结,保卫乡里,他经过思考,决定出山,并大干一场。
他在长沙,设置了一个“协办团练大臣公馆”,以个人名义向全省发布公文,要把全省的社会治安工作管理起来。
他先剿灭附近土匪,后又除暴安良,打击地方黑恶势力,他认为治乱世要用重典,他采取的雷霆手段让当地治安迅速安定下来。
但是当地官员不仅不感激他,反而很厌恶他,因为他动了别人的奶酪,他打压的人,平时跟官员们有利益勾结,而曾国藩一不为名二不为己,只想除去当时官场的污浊之风。
他在训练士兵的时候遭到兵痞的不满,他们纠结了一帮人,闯进曾国藩办公的地方,准备杀了他,曾国藩向长沙官员求救,没有一个人帮他。
湖南官员们眼见前一段飞扬跋扈的二品大员这次被狠狠地修理,个个眉开眼笑,把这事当成笑话,四处飞传。一时间,满城都是对曾国藩的讥笑之声。“司道群官皆窃喜,以谓可惩多事矣。”看你以后还敢多事吗?
曾国藩本想着向皇帝告状,转念一想,自己告倒一个,又告不倒所有的长沙官员,就决定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他带着湘军前往衡阳练兵,你们看不起我,我偏要把湘军建好,打胜仗让你们瞧瞧。
经历了没钱、没人、没场地、没专业人士帮助等一系列困难后,曾国藩赤手空拳创立的湘军迎来了首战湘潭大捷,一扫清朝对战天平天国失败之气,湘军也成了清朝一支重要的队伍。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当下无忧,忍一世,一生无忧!
忍耐,并不是意味着失败退让,而是暗中积聚力量,强大自己,待时机成熟,必定一击而中。
写在后
善于识人,能远离烂人和小人,与者相伴同行。
懂得包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就能活得通透 洒脱。
懂得隐忍,学会待机而动,就能在复杂的局 势中厚积薄发。
愿我们经受住考验,修炼强大的内心,熬过山重水复,迎来柳暗花明。